新闻资讯

百花争艳赛|中部方言彝族服饰

来源:爱游戏平台    发布时间:2024-02-29 11:49:57

  “传说中英勇才智的彝家姑娘咪依噜身后化作了艳丽如火的马樱花,她也成为滇中高原彝族女子的代名词,这些女子有着如花容颜、与花相伴而生,并在赛装场上展示花衣,开释鲜花相同的生命力。”

  前两篇《高山顶上茶花开 中部方言彝族服饰》和《粉蓝衣裳蓝茵茵 中部方言彝族服饰》为我们介绍了彝语中部方言罗罗颇土语的彝族服饰,本篇将持续为我们介绍彝语中部方言另一土语——俚颇土语的彝族服饰。

  俚颇土语彝族首要散布于云南省楚雄州的大姚县、永仁县,大理州的宾川县,以及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仁和区、凉山州的会理市等地。此外,散布于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元谋县和昆明市禄劝县一带的俚颇人,经民族辨认往后身份更改为傈僳族,因而俚颇语又称傈僳语东部方言,这一部分人亦被称为“东傈僳族”。本篇文章首要介绍的是民族身份为彝族的俚颇人服饰,东傈僳族的服饰暂不进行介绍。

  俚颇土语彝族的服饰样式较多,仅大姚县就有四种样式,而大姚县也是俚颇土语彝族人口最多的县。大姚县是彝语中部方言区传说中最美丽、英勇、才智的彝家姑娘——咪依噜的故土,在当地传说中,咪依噜身后化作了艳丽如血、绚烂如火的马樱花,当地人也把马樱花叫做“咪依噜”。

  每年阴历的二月初八,大姚昙华山区的彝族公民都要过“插花节”,以此来留念美丽英勇、舍生取义的咪依噜姑娘。

  昙华山坐落大姚县昙华乡,这儿的彝族服饰艳丽、亮丽,昙华彝族女人喜爱在衣服上绣大朵的鲜花图画,一般是当地常见的马樱花、山茶花等把戏。每到插花节时,昙华彝族妇女们都会将艳丽的马樱花插在包头、衣衫上,愈加显得衣比花艳、人比花娇。

  昙华彝族妇女包黑布包头,包头的两个角有精巧的绣花图画,包包头时以一圈镶银泡的细窄黑布为基底,包好后绣花的两个角天然垂下,形似两个羊角,因而在当地被称为“羊角包头”。

  上衣有两种样式,一种为白色麻布或帆布制成,衣领、衣襟、袖口处无绣花,用黑布条、花布条、花边作装修;另一种用蓝色、黄色等布料制成,衣领、衣襟、袖口处有绣花图画,用黑布条、花布条、花边作装修。妇女围腰为尖头几字形,外围一圈有丝线绣马樱花、山茶花、鸟纹图画,围腰飘带上有挑花刺绣的方块花、八角花、流苏纹、蝴蝶纹等图画。

  △ 新款的昙华彝族女装绣花图画增多,并改丝线绣花为毛线绣花,花边装修也变多了

  大姚县除了插花节,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于每年阴历三月二十八日举办,这个节日便是赛装节,又名赛衣节。大姚县赛装节的举办地在三台乡,三台乡的彝族服饰形制与昙华乡的大致类似,男性盛装时穿羊皮褂,女人盛装配色艳丽明快,将大朵的把戏图画绣于服饰之上。每到赛装节时,身着艳丽花衣三台彝族女人便是当地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纵情展示三台彝族服饰之美。

  三台彝族妇女喜爱包硕大的黑布包头,包头为方形,一角用刺绣的山茶花、马樱花、火镰纹等图画,以及花边、流苏等装修,包好后呈圆盘状,绣花等装修坐落头顶处,流苏天然垂下。

  上衣为大襟衣,传统上衣绣花较少,或无绣花,仅在衣襟、后摆、手袖等处用黑布条调配花边、盘线装修。围腰是服饰中绣花最会集的当地,分平头和尖头两种,心灵手巧的三台彝族妇女喜爱在围腰上用丝线绣平绣花朵图画,在围腰飘带上挑蝴蝶、羊角、菊花等纹样。下穿花布裤,无过多装修。

  大姚一带的彝族,不管男女,都会背麂子皮挎包,挎包上缀毛线和用琉璃珠串成的麂子皮流苏,挎包中心一般有一块麂子皮圆片装修,整个包看起来十分具有古拙野性美,现已十分稀有。

  △ 三台彝族妇女盛装时还会在包头外围一圈缝制着扣子、海贝、五颜六色串珠、流苏、骨牙的带子,显得头饰愈加盛大。

  大姚铁锁乡坐落大姚县西北角,与大理州宾川县毗连,宾川县的拉乌、古底、钟英、平川几个城镇的彝族也归于俚颇支系,这一带的彝族服饰与三台乡的大致类似,仅头饰不同较大。铁锁彝族女人包纯黑包头,在包头外缝一圈银泡,缀串珠、毛线穗;宾川彝族女人除这种头饰外,还有一种形似眉勒的头饰,头饰上也缝一圈银泡,在脑门正前方缀毛线穗。

  上衣与三台彝族根本共同,罕见绣花图画,仅用花边、布条作勾边装修。铁锁彝族妇女的围腰绣花与三台、昙华根本共同,宾川彝族妇女的围腰把戏与大姚的有必定不同,绣花图画比较细碎、不规整。

  以上三种服饰尽管形态万千,但形制大致相同。在大姚县桂花镇大村和小河村一带还有一种彝族服饰,样式十分共同,与大姚县甚至整个楚雄州的各类彝族服饰差异都很大,是彝族服饰中的一朵奇葩。这一支彝族在有的文献资料上被认为是俚颇支系,也有部分文献资料上称其为罗罗颇支系,笔者暂时把这一服饰样式放到俚颇土语篇进行介绍。

  桂花彝族妇女戴鱼尾帽,帽顶上缀多串五颜六色线绑成的流苏,帽子边际处有绣花和银泡装修。上穿前短后长斜襟或对襟上衣,用各色拼布和贴布绣图画装修衣襟、衣袖和衣服后摆,后摆长至臀部下方,图画包含水波纹、网状纹、铜钱纹、方格纹等,远远看上去恰似山君斑纹,听说跟彝族陈旧的虎崇拜标志有关;盛装时绑长腰带,腰带上亦有贴布绣图画。下穿五颜六色拼布百褶长裙,以黑布为底,五颜六色布条环绕成条纹状图画装修;妇女还要穿贴布绣腿套,图画与上衣类似。

  楚雄州境内有两个赛装节,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赛装节,又称赛衣节,于阴历三月二十八日举办;还有一个是闻名的永仁县直苴村赛装节,于阴历正月十五日举办。直苴村坐落永仁县中和镇,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但随着当地赛装节逐步知名,每年阴历的正月十五日直苴村都有许多游客景仰前往观看赛装盛会。

  永仁县内彝族服饰的样式比较共同。盛装时男人穿对襟阴丹蓝布上衣,外套黑山羊皮褂子。年青女子戴鸡冠帽,永仁彝族鸡冠帽的形状特别,用各色线缝制边缘,并用一簇簇的毛线作装修,帽子双面刺绣有牡丹花、山茶花、蝴蝶花等把戏,双面图画稍有不同,底端有两排扣子勾边装修,内部用白麻布作里衬;中老年妇女包黑布包头,包好后头顶上有绣花图画,并缀五颜六色毛线流苏串装修。

  除头饰外,青年妇女与中老年妇女的服饰形制大致相同。上穿斜襟长袖衣,系尖头几字形绣花长围腰和长腰带,围腰长至膝盖上方,上衣的衣领、衣襟、袖口,还有围腰、飘带和长腰带上都有大面积的绣花图画,图画与帽子上的类似。下穿长裤,膝盖以下有大面积绣花图画,除了花卉纹样外,还有挑花的结串流苏纹。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与永仁县相邻,仁和区的部分辖区也是从永仁县划过去的,所以仁和区的彝族大部分也归于俚颇土语,与永仁彝族的言语文明、服饰等各方面都很挨近。仁和区的迤沙拉村是我国历史背景和文明名村,声称“我国彝家第一村”,这个古村落内尽管全村2000多人中有96%都是彝族,但当地文明却有彝汉融合的特征,这儿的彝族俚颇支系服饰也可作为四川俚颇土语彝族的一个缩影和代表。

  迤沙拉彝族的传统服饰与云南楚雄大部分地区的彝族服饰类似。年青女子戴鸡冠帽,帽子形状、绣花和配饰都与永仁彝族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永仁彝族一般是横着戴帽子,迤沙拉彝族是竖着戴;中老年妇女包黑布包头,无绣花。迤沙拉彝族最传统的服饰是白色麻布衣,妇女后改穿阴丹蓝布大襟衣,装修很少,仅有少数花边和盘布条装修,有的妇女会穿一件无袖小马甲;系绣花围腰,围腰和飘带上的绣花图画与楚雄彝族的根本共同;下穿黑色长裤,无装修或装修很少。妇女平常也会背绣花挎包,挎包形状与永仁彝族的类似,但图画有所不同。

  △ 迤沙拉彝族女人所穿的蓝布上衣和鸡冠帽,鸡冠帽上的绣法为打籽绣,而永仁彝族一般用平绣针法

  本篇是中部方言彝族服饰系列的最终一篇,也是独自介绍俚颇土语彝族服饰的一个华章。实际上如果把俚颇人看作一个独自族群的话,武(定)禄(劝)元(谋)一带的傈坡服饰也很值得介绍,而且笔者自身作为武定人,也十分想为我们介绍家园的民族服饰。但介于俚颇公民族身份分属两个民族的特殊情况,这儿暂时先埋下伏笔,我们敬请期待笔者后续的创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