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漫说中国货币史:纸币在古代也曾泛滥过

来源:爱游戏平台    发布时间:2024-04-27 02:43:08

  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兜里都掏不出一张钱,因为现在大家都用二维码了。不管你是去餐厅吃饭,还是去商场购物,或者在网上买东西、去路边吃路边摊,都是扫码支付,很少用纸币。只有一些年纪大的人,就像老爷爷、老奶奶出去买菜,他们才拿纸币。这就是今天我要讨论的一个话题。

  我们的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就是从我们中国这个方面来说,我们中国的货币史是怎样的?首先我们先回到以前,从一个远古时期开始说起。

  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当时社会生产力都比较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货物。有的人是种水稻的,他就能收获大米;有的人是打猎的,他就有猎物可以吃;有的人是做鞋的,他就有足够的鞋;有的人是做农具的,他就有农具,比如说锄头;。还有的人会制作苗傲,那么他就有充足的棉袄可以穿。

  当时人们为自己的需求来回兑换物品,他们怎么兑换呢?有人想用大米去换别人的锄头;有人想用鞋子去换别人的猎物。在兑换时就有2个问题摆在面前:

  首先,拿自己的东西换别人的东西,如果别人不需要你手中的东西怎么办呢?其次,兑换时需要换多少呢?你有一头猪,我有一袋米,我要用我的米换你的猪。我的一袋大米能换你一头小猪呢还是一头大猪呢?这时量的问题就出来了。

  我们人类总是充满智慧的,到后来啊,人们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如果大家都用同一个“东西”交换,并且规定。我们卖的东西都值多少这种“东西”,那不就没问题了吗?这个同一个“东西”,用我们现在经济学上的话说,就叫“一般等价物”。

  这个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它就形成了我们中国最早的货币。我们中国最早的货币就是用贝来制作的。这个贝呀,它比那些实物要好多了,比如说大米,苹果,羊,棉袄,鞋子等等这些。有了贝这种货币,后面的商品交换也就越来越繁荣了。

  但是大家想象一下,市场上流通的贝慢慢的变多。人们从哪去找这么多被贝呢?到后来贝就开始被替代,被青铜器替代。因为当时在商朝就已确定进入了青铜器制造的鼎盛时期。有这种炼铜的技术,大家就把这个青铜制作成贝的样子,这样就能当成货币来使用了。所以后来这种海贝类型的自然货币就退出了市场,人工货币开始取而代之。

  后来就发展到了我们的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每个国家制作的形状也不一样。比如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还有秦国的圆形方孔币(这也是我们在电视剧上看到的最多的那种)。古代的钱币通常都是圆形方孔的,这个就源于秦朝。

  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齐国人到了秦国,他想去馆子里吃点饭,怎么办呢?他把自己的钱给店家,店家会收吗?店家是不会收的,秦国用的是一个圆形方孔的钱币,他们不接收齐国用的币。所以说他也没办法交易。

  这就是我们战国时期呀,各个国家都是有自己独特的一个东西,包括货币也是一样的。再到后来,就到了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也统一了很多其他的度量衡。比如说文字、法律,还有货币。秦朝统一之后使用的货币就是在秦国圆形方孔的钱币上发展起来的,叫做“秦半两”。

  从秦朝到民国初年,小额的金属货币的形状都是这种圆形方孔的,都没发生过太大的变化。由此我们也能够准确的看出,秦始皇对于货币的统一,他的影响力是非常深远的。

  从秦朝开始,中国的货币就结束了形状不一样,重量不一样的一种尴尬状态。这种货币的统一也推动了当时的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

  秦朝之后就到了汉朝,汉朝的时候,当时的各个郡国都有铸币权,民间也有各种铸币的小作坊。整个货币系统啊,就乱七八糟,这个汉武帝继位之后,他就开始做整治,他就收回了各个郡国的铸币权,货币开始由中央统一铸造,统一发行,统一管理。然后五铢钱就成了当时唯一合法的流通货币。从此啊,中央铸币就成了后面各朝各代的一个共识。

  自秦汉以来,我们中国的货币都是以重量来命名的,比如说“半两”“五铢”等等。可是到了唐代就不一样了,唐代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大家都觉得给钱应该起一个更炫的名字,这样才符合大国的风范。所以呀,就提出了一个名字叫“开元通宝”。开元意味着开国,通宝意味着流通的宝贝。“通宝”作为货币的名称一直流传下来了,比如唐代的“建中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宋朝的“太平通宝”、明朝的“永乐通宝”,清朝的“康熙通宝”和“宜统通宝”。

  金属货币到了唐朝就已发展的差不多了,它的重量、大小、形状都得到了统一。货币的发行、管理、交换也都形成了秩序和体系。其实这样一直下去,也能的,也就是说这种货币形式是可以经常使用下去的。

  但是随后就会面临一个问题:铜,它是一个自然的矿产,存在于大自然当中,但是我们是经济社会,经济在发展,人们对铜的需求也会慢慢的多。到后来,铜这种东西在古代因为开发能力有限,人们就找不到那么多铜了,结果就是,作为货币,它不够用了。

  在之前我们讲到,刚开始贝作为货币,后来就到了铜。贝不够用了用铜,但铜不够用了,怎么办?难道要用另外一种金属去代替吗?

  按照这种逻辑发展下去,铜不够用了,确实会考虑用其他金属替代。在历史上也选择过用铁质的钱币。但是铁在作为货币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铁比较重。

  据史料记载,在当时一贯铁就重25斤,而买一批绢就需要四贯钱。这样一算下来,买一匹绢,就需要100斤的铁。这就是历史上关于铁作为货币的一种尴尬处境。

  当新的问题出现时,人们也总是会想到一个新的解决办法。铁太重了,大家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纸。纸在东汉就已经发明了,宋朝更是不缺纸,所以大家就想到了用纸来作为货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这样出现了。“交子”不仅是中国史上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刚开始交子不是直接用于购买商品的,它是为了给富商准备的一种存款、取款的凭证。就比如一个商人,他在一个铺存了钱,他就得到了一个上面写的多少钱的交子,然后这个商人就可以拿着这个交子到其他有分户的地方把钱给取出来。但是后来,这个交子就向着信用货币的方向发展了,没过几十年,它就成了官方的法定货币。

  大概是当时的那些政府官员也不懂经济学,开始滥发。你想啊,纸的制作成本多低啊,它不是自然界的矿产,如果是矿产的话,它需要到自然界里面去挖、去采、去冶炼,纸不需要,它是可以被人们廉价制造出来的。然后这个钱呀,在随后就慢慢的变多,就泛滥了,最终就是失去信用,也失去了流通能力,最后就衰落下来了。

  宋朝之后到了元朝。元朝的货币就变成了那个宝钞(也是一种纸币),然后又使用一些少量的铜质的通宝。但是很快啊,这个纸币制度啊,就又崩了。最终啊,还是靠铜钱来拯救的市场。

  但是在元朝呢,白银货币也逐渐开始在市面上进行流通了。而且到了明朝,白银就已经成了法定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了流通的货币主体。在当时说,“大数用银,小数用钱”。这个钱指的就是铜钱。

  后来政府啊,又开始尝试推行纸币,但是结果还是膨胀、崩溃。根本原因我觉得还是统治者认为纸币成本太低,可以使劲印。

  纸币经过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可能是到了清朝,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纸币的本质。在清朝也迎来了纸币的黄金年代。顺治时期及以后各省的官银钱局、各类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都在相继发行纸币。

  1840年发生战争,然后大清朝被迫开放国门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银行和金融势力也都纷纷进入中国,纸币也逐渐成了主流的货币之一。

  近代以来,我们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货币制度也是非常的混乱。在民国初期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度,银币上面还印着袁世凯的头像,所以当时的货币也被戏称为“袁大头”。

  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白银外流、经济危机,开始币制改革,不用之前的“银两”了,改成了“银圆”。“银圆”的含银量远远不如“银两”,所以改用“银圆”后,用银量减少,同样重量的银就能制作更多的“银圆”,这样就能向市面上供应更多的货币。

  即使这样,还是解决不了当时通货(就是货币)不足的问题。再后来,国民政府就开始通过了新的法案,把这个白银和银圆都取消了,就是市面上不会再使用这种以银为单位的货币了,改用了“法币”。

  这法币就是一个纸币,它本来是一个由国家发行的,然后以国家信用做保证的,是一种信用货币,与贵金属金银都是脱钩的。这样改革其实是有利于金融发展的,但是虽然说改革的方向是有利于发展的,但是这样的制度也经不住后人的一个折腾。

  民国时期,战争连年,国民政府采取了通胀的政策,法币贬值得非常快。1943年100块钱的法币还能买一只鸡;两年以后,100块钱的法币就只能买一个鸡蛋了。仅仅过了十年,当时的物价就上涨了3492万倍啊,货币系统啊,就崩溃了。即使后面国民政府又开始废除法币,又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也没有很好的方法挽回颓势,很多人也因此破产,国民政府也加速瓦解。

  再后来,我们人民币就开始发行。人民币的发行是在1948年第一次发行的。在人民币发行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49年,新中国才成立。这样一个时间段混乱的货币局面才彻底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季后赛打铁数对比:哈登1503次,KD1830次,科比2485次,詹姆斯呢

  画廊周北京迎来第八年, “漂留” 主题聚集 30 余家艺术机构与 40 场展览

  G4广州71-93输新疆遭淘汰 球员评分:1人满分,2人及格,6人

  新消费日报 雷军车展现场接待王传福;辛巴直播权限将于5月20日解封;石头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5.23%……

  画廊周北京迎来第八年, “漂留” 主题聚集 30 余家艺术机构与 40 场展览

  荣耀Magic6 Pro更新MagicOS 8.0.130体验:不吐不快,真实感受